农财宝手机版下载 土专家 农博士
直播 > 正文

​化肥零增长,掘金生物肥!

作者:陈振兴 
2015-10-29 11:20 

  它能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来的废弃物、人畜粪便、各种秸秆甚至污染物发酵后变成具有活性的多功能高效肥料,使用后通过其中所含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增进土壤肥力,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增强抗逆和抗病能力。

  近年来,微生物肥料被重新定义,虽然在作为市场上,它的出现和使用尚不能完全替代速效的化肥,但它改良土壤活性的特质犹如一把利剑,斩杀了肥料家族其他成员对它的误解和排挤,还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摄影:郑建斯)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永涛在对我国生物肥料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对分析中指出,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经过10多年的工作,我国目前已初步构建了由通用标准、菌种/安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五个层面组成的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框架,为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四大问题亟须解决:
  1在实际生产中,菌株不够稳定
  2、微生物肥料的基础研究投入少、研究不深入,无法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3、尚未形成行业规范标准,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4、微生物肥料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不到位
 
  两大技术支撑产业发展
 
  李永涛指出,目前国内主流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由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两大技术体系构成,分批发酵相对于连续发酵来说,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染菌的机会减少和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较易掌握,但是培养过程中存在基质抑制问题,生长受到限制,而且进行分批操作时,每次工作前都要进行设备、材料、培养基等的灭菌,消耗较多的人力和时间等。
 
  而连续发酵­则具有相对开放对系统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能自动控制,有效的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但是连续发酵对仪器、设备及控制元件的技术要求较高,从而增加投资成本;连续发酵是开放体系,有极大的可能性造成菌体染菌。
 
  对目前国内微生物技术创新的这一方面,李永涛表示,菌种创新和工艺创新说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菌种创新方面,李永涛建议,原始菌株必须具备功效优良、生态适应性好、安全性等特点。为了防止菌种退化,可采用回归应用环境、添加土壤浸提物等措施进行菌株的复壮;
 
  而在工艺创新这一方面,建议采用定向发酵调控、现代发酵工程和自控技术,以提高产品中功能微生物密度,形成以量化指标为运行参数的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设备逐渐走向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
扫一扫分享
农产品价格
更多+
向上
向下
农资特购
更多+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