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农户有这种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开始有这么一批种植达人,他们使用的肥料外包装越来越精美,而且肥料用量越来越少,管理越来越轻松,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作物却越长越好,农产品价格更是节节高升。由于这种肥料兼备高效少量的神奇效果,人们把它们称为“特种肥”。

▲2015中国特种肥料产业发展论坛现场
什么是特种肥,为何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在化肥零增长背景下,化肥用量减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减量保质”的要求下,谁堪重用?近年来,以海藻酸肥、腐植酸肥、生物菌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硅肥、功能性复合肥等一大批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特种肥料,因可满足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且兼具省工高效、节能环保、提高农作物抗逆和产品品质等诸多优点,正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

▲2015中国特种肥料产业发展论坛现场
10月29日,由南方农村报、农财网主办的“2015中国特种肥料产业发展论坛”在清远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吸引来自特种肥料研究的权威专家、政府部门有关领导、特种肥料生产企业、农资经销商、规模化农场主代表近800人参加。在中国特种肥料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人员就我国特种肥发展现状、市场机遇与挑战、特种肥行业管理与标准制定等议题展开高峰对话。

▲南方农村报主编陈永
会上,南方农村报主编陈永表示,在原料资源日益紧缺、种植效益仍然偏低、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靠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学施肥用肥。作为农业领域的专业媒体,南方农村报长期关注化肥行业发展,近期更是派多名记者深入各大经济作物产区,调研特种肥的发展状况,并出台最新的特种肥调研报告。陈永表示,南方农村报也会一如既往地关注特种肥行业,扎根行业,服务行业。

▲广东卓银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国辉
广东卓银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国辉表示,广东卓银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见证了大农业的飞速发展,也见证着肥料行业的不断变化。目前群众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种植户的施肥管理意识却较为薄弱,因此,当前化肥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通过开发和推广具有更多营养元素和功能成分的特种肥料,有效弥补了传统化肥的缺陷,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特种肥料的变革。
也许你还不能明显地感觉到身边的变化,但事实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特种肥料施用总量最高的国家。据《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特种肥施用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2014年,国内特种肥料生产企业已达6600多家,整个特种肥料产业实现总产值近900亿元。在政策方面,近来年,政府更是连发政策“红包”,鼓励特种肥的使用,特种肥料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会议现场
由于长年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如何“减肥”,成为今天论坛讨论的焦点。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王旭表示,我国农业正在经历非常深刻的转型时期,极为重要的两个转型就是:一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二是由数量、扩张式的增长方式向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而在农业转型中,化肥减量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会上,王旭重点介绍了化肥减量的两个应用,一是大力发展尿素硝酸铵溶液;二是畜禽粪便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减肥”计划下,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副站长林翠兰则建议,企业要转型升级,尽快实现规模化、服务化。与此同时,肥料产品需要提质增效,往高效型、功能型发展。

▲会议现场
特种肥料的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批批传统肥企的转型发展。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站长曾思坚表示,从数量上看,2005年至2015年,广东省生产复合肥料和有机无机肥料的企业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十年间复合肥料企业减少30%,有机无机肥料企业减少85%;而新型肥料企业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10年来增长了2.6倍。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新型肥料也存在众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新型肥料数量多、同质化严重、质控差,生产企业规模小,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生产,科研和设施投入小,严重制约了新肥的发展。“多数企业仍处于山寨厂(模仿生产)的发展水平。”曾思坚说,新型肥料企业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污染耕地修复)、农业生产的难点问题(如连作障碍),把眼睛盯在科研院所,千方百计创新技术,并实现转型升级。
特种肥登记难一直困扰着众多特种肥企业,林翠兰介绍,近期,农业部肥料登记的新要求为化肥行业登记、办事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
会上,除了有多位权威专家为特种肥产业发展把脉外,也有行业内知名的特种肥企业介绍最新的特种肥市场动态。众多参与者表示,这是一场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不仅有来自国内外的企业,也有来自一线的种植户。“这次特种肥会议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着实是一场行业盛宴”,林翠兰表示。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南方农村报、农财网主办,得到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广东省肥料协会的指导,由浙江新田龙特种肥料科技有限公司、济源迦百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特别鸣谢广东神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杰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卓银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并得到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星护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专家有话说
白由路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研究员
目前市场上很多肥料都叫新型肥料,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造成了一些混淆。曾经一段时间,我们只能将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撤掉,就是因为概念太乱,在市场中引起的误解非常多。新肥料、新品种永远是肥料创新的一个重点,从动态概念上来说,新型肥料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我国的新型肥料大致分为缓/控释肥、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多功能肥料、增效类肥料五大类。缓控释肥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包膜尿素为主的包膜型缓释肥料,这类肥料有硫包衣和树脂包衣两种。另一类是化学抑制型的缓释类肥料,该肥料是在现有氮肥中添加以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抑制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而达到缓释目的。
我国的新型肥料具有起步晚、发展快且多路并进、全面发展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缓/控释肥料异军突起,生物肥料已经普遍被接受。但是,商品有机肥一直在争议中发展,特别是多功能肥料正在被接受。
王旭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UAN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新肥料,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保持长期稳定,水溶性达100%,能与其他化学农药、抑制剂、肥料混合,配合喷雾器及灌溉系统施用。UAN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北美、欧洲UAN作为首选氮肥品种在农田施用非常普遍,中国则刚起步。硝酸铵工业的困局,始于民爆行业需求减少。
2014年,随着新增硝酸铵产能的投产和稳定运行,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2015年上半年硝酸铵价格创近三年新低,综合工艺、成本因素,多孔硝铵1500元/吨成为均价的支撑点,结晶硝酸铵1400元/吨成为均价的支撑点,低于此价位的企业生存困难。
在国外,
UAN最大用途是作为液体复混肥的基础原料,与水溶性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一起配成液体复混肥。美国现有3000多家液体肥料工厂,绝大部分用UAN作为氮肥基础原料,生产各种配方的清液或悬浮态液体复混肥料。美国UAN消费量占到氮肥总量的30%,是消费量最大的氮肥品种。
曾思坚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站长
企业做的是实业,成功的企业家不但是实干家,更是战略家。肥料发展需把握住正确政策大方向,顺势而为,方可大展宏图。2005年至2015年, 十年间复合肥料企业减少30%,有机无机肥料企业减少85%;而新型肥料企业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10年来增长了2.6倍。
当前新型肥料数量多、同质化严重、质控差,生产企业规模小,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生产,科研和设施投入小,严重制约了新肥的发展。新型肥企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污染耕地修复)、农业生产的难点问题(如连作障碍),把眼睛盯在科研院所,千方百计创新技术,并实现转型升级。
倪亮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
东南沿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当前在肥料领域开发利用较多的包括蛋白类(鱼类)、甲壳类(虾蟹壳)、海藻类(海带、羊栖菜等)。捕捞、养殖、加工废弃物污染严重,以浙江宁波象山为例,共拥有25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每年产生的废弃物达18万吨以上。因此,充分开发现有的生物资源是控制面源污染、节能减排、农产品安全、新农村建设所需的。
据了解,海藻类肥料对作物的作用效果主要有四,
一是增产,促生根、促进养分吸收、增加光合效率。
二是抗逆,能增强植物抗干旱、高盐分等环境能力。
三是抗病,增强抗真菌能力。
四是抗虫,抑制线虫对根系的附着渗透。近年来,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已引起公众重视,而海藻多糖(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组成的聚合物),具有凝胶、螯合、亲水作用,可吸附重金属,诱导植物抗逆反应,促进有机磷农药降解,可有效降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
林翠兰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副站长
农业部肥料登记的新要求为化肥行业登记、办事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新规包括取消三项规定(提交肥料样品、质量复核性检测、取消肥料残留试验和肥料田间示范试验);申请企业可按要求自行开展肥料田间试验,但还是建议委托有资质、条件的农业技术推广、教学、科研机构进行。
政策变化的核心内容有四,一是
送样检测,提供产品质检报告(机构有限制)。二是
小区试验,各级农业推广、教学、研究(不指定)。三是
示范试验,使用说明(需要用户或机构出证明)。四是
年度检验报告,一年2个批次以上(机构不限制)。
李永涛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我国已初步构建了由通用标准、菌种/安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五个层面组成的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框架,为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但仍存在四大问题亟须解决,一是在实际生产中,
菌株不够稳定。二是微生物肥料的
基础研究投入少、研究不深入,无法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三是
尚未形成行业规范标准,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四是
微生物肥料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不到位。
菌种创新和工艺创新说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菌种创新方面,原始菌株必须具备功效优良、生态适应性好、安全性优等特点。为了防止菌种退化,可采用回归应用环境、添加土壤浸提物等措施进行菌株的复壮;在工艺创新这一方面,建议采用定向发酵调控、现代发酵工程和自控技术,以提高产品中功能微生物密度,形成以量化指标为运行参数的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设备逐渐走向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
樊小林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液体肥料具有简化肥料制造工艺,易于营养物质的复配的技术优势,同时能降低肥料制造成本。农民在日常的农事活动中,结合灌溉施肥,可望实现肥、水双高效。这样就易于在作物的各个营养阶段调整施肥时期,及时调节养分形态,特别是氮素养分三态合一,充分发挥肥效,能有效避免施肥可能造成的土壤盐度巨变。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水溶肥也有其短板,如包装运输费事,易沉淀、易随水流动,影响肥效发挥等。最为突出的问题是
质量参差不齐,且价位相对较高。水溶肥生产企业必须重视三个问题,
一是肥水灌溉肥料和技术的适用对象和地区;
二是缺乏科技含量,工艺落后,仍然属于肥料二次加工;三是肥料制造并未节约成本,导向有误,企业盲目投资,尚存概念肥问题。
薛保国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教授
拮抗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从土壤中分离、选育有益微生物,经过培养、繁殖,制成菌剂用于农业。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拮抗有害微生物,促进土壤中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增加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