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荔浦县工商质监局公布了《2017上半年农资抽检结果统计分析》以及对部分抽检不合格产品当事人的行政处罚书。
记者在这几份文件中看到,此次抽检的117个品种,不合格品种多达64个,占抽检总量的54.7%,其中9.7%的抽检品种严重不合格。
在不合格品种中,以硼锌铁镁锰钙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有机肥存在质量问题为主。
具体抽检结果、厂家、产品、经营门店信息请查看正文后的附表(列举了前50名)。因文章篇幅有限,更多结果请登录荔浦县人民政府网,点击“政务公开-监督检查”一栏查询。
荔浦县人民政府网可以查询详细信息
超过一半抽检品种不合格
当前,荔浦全县沙糖橘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是广西柑橘产业的一张名片。农户为防病治虫,提升产量和品质,化肥、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
但不容忽视的是,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充斥市场,不但削弱了农户健壮树势、防病治虫的效果,导致柑橘的品质和产量下降,最终更会影响广西柑橘产业全局的健康稳定。
2017年1-6月份,荔浦县工商质监局对县城及各乡镇农贸经营户经营的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尿素、磷肥、钾肥、有机肥、微量元素肥等,共计117个品种进行了抽样检测。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这些抽检品种中,不合格率达54.7%,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品种未能达到标准要求。
抽检结果统计
2成品种疑偷减养分在10%以上
在肥料产品的主要指标N(氮)、P(磷)、K(钾)、CL(氯离子)、有机质含量的检验结果上,荔浦县工商质监局将不合格品种区分为轻微情节、一般情节、严重情节三类。
按照这个划分,9个抽检品种严重不合格, 23个品种不合格程度达一般水平,合计占抽检总量的27.3%。
不合格产品划分方法和结果
划分方法里,“总养分或单一养分实测含量差额所占百分点与标准要求所占百分点的比率”这么长的专业术语,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产品不合格程度到底有多严重?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如下:以配比标示为15-15-15的复合肥为例,合格产品应为总氮含量大于等于15%、有效磷含量大于等于15%、有效钾含量大于等于15%,总养分含量大于等于45%。
按照上述划分标准,如果是严重不合格产品,则其实际总养分含量低于36%,与标准所要求的相比,至少少了9个百分点,这些该有的9%的养分被 “偷减”了,导致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
或者是,同样为严重不合格产品,氮、磷、钾三者中,单一养分的实际含量比标准所要求的15%含量至少低了3个百分点,即实际含量低于12%,至少3%的养分被“偷减”。
部分当事人被行政处罚
6月14日,荔浦县工商质监局公布了对部分当事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经查实,荔浦县杨群鸾农资经营部,当事人倪秋曲于2016年9月6日通过电话联系厂家湖南邵阳顶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进2016年2月5日生产的“硼锌铁镁肥”50袋进行销售。
最终,该批产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产品质量检验站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该批产品进货价30元/袋,销售35元/袋,已全部销售完毕,货值金额:1750元,违法所得200元。对此,荔浦县工商质监局作出没收当事人违法所得人民币200元、处以罚款人民币2300元的行政处罚。
另一份编号为“荔工商质监罚字〔2017〕第70号”的处罚书显示,当事人黄声学(荔浦县黄声学农资经营部)于2017年1月10日从荔浦奇丰农资公司处购进GreenStyle®土豪金微生物菌剂,购进数量2吨(合计50袋)。上述肥料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对此,荔浦县工商质监局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作出了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42元、罚款人民币7500元的行政处罚。
好技术好肥料才能种出好柑橘
优质高效的农资产品和种植技术是柑橘产业快速壮大的“法宝”。此次荔浦的抽检结果,或许只是区域现象,或许是冰山一角。
种出好柑橘,需要广大柑橘种植户积极参与,用好肥、科学管理,提升柑橘品质,以推动柑橘的品牌建设和产业健康发展。
附表:荔浦县工商质监局公布的抽检结果(前50名名单)
注:更多抽检信息请登录荔浦县人民政府网“政务公开-监督检查”一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