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柑橘贩销户,是从农户家收来橘子,转手卖到市面上,赚其中的差价。民间俗称二道贩子。可龙游有个二道贩子不一般,自己卖橘不过瘾,还管起农户种橘,甚至研究起新品种,带头引领柑橘产业转型发展。
三十多年来,他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橘农,想橘农所想,做橘农所为。他说,一辈子不长不短,管好橘子,卖好橘子,与村民一同增收就足够了。他就是“多管闲事”的柑橘贩销户——朱江宜。
近日,记者来到龙游县湖镇镇上下范村,采访了朱江宜。且看他究竟如何“多管闲事”?
卖橘的,管起村民种橘
在上下范村,朱江宜是个远近闻名的柑橘贩销能人。每年要销售四五千吨柑橘,最多的一年卖了八千多吨柑橘。
在村庄里,记者看到村民连片的橘园长势特别好,一株株翠绿的橘树结了许多橘子。“这一片橘树,是合作社成员的。我现在不仅要负责销售,还要管农户怎么种。”朱江宜说。
为什么一个卖了三十多年的柑橘贩销户,要管起农户种橘?
“现在的椪柑要卖好价钱,关键靠管理。”多年的贩销生涯,让朱江宜渐渐看清柑橘产业暴露的问题。市场需要怎样的柑橘,一般农户不知道,只有贩销大户清楚。如何让终端市场指导前端市场呢?卖橘人管理种橘人,从市场管到田间地头,是他想出的一条路子。
2009年,朱江宜牵头组建了龙游金秋红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了提升柑橘品质,他每年举办柑橘技术培训班3次,指导社员进行低产柑橘园的改造和科学管理。此外,与浙江、上海等科研院校合作,创新了柑橘分级防腐保鲜一体化技术,“我能把立冬前采摘的椪柑,保存至第二年的5月份也不腐烂。这样一来,椪柑的价格就翻番了。”
“以前,大家不懂什么规范,都是凭经验来种橘。现在,要按照合作社的标准来治虫、施肥和采摘。”村民吴相平是合作社一员,种了二十多年椪柑。过去治橘树虫害,他一年到头给树喷十多次农药,不讲究时间节点。而现在,朱江宜要求所有社员在虫口期定时喷药,及时预防。实现统防统治后,吴相平喷药次数减少到五六次,“再就是疏枝、疏果,今年橘树挂果均匀,但还要疏两次小果。”
吴相平说,在朱江宜的统一管理下,村民种出的椪柑品质特别好,自己的10亩柑橘年产量能达到10万斤到12万斤。
2015年衢州柑橘普遍冻害严重,上下范村400多户橘农的橘园虽然也受害,但是到了第二年就恢复了一片新绿。“橘园恢复快,与平时管理得好密切相关。今年,橘园产量高,估计收入不错。”吴相平觉得跟着朱江宜种橘,算是跟对了。
“管好村民种橘,不仅村民能增收,合作社也有了稳定的柑橘收购来源。”朱江宜告诉记者,他卖橘靠量来赚钱,只有与橘农抱团合作,才会做大销售市场。
卖良心橘,管到农民心头
朱江宜因贩卖柑橘闻名。有的人说,朱江宜卖橘能掐会算。
2008年,全国柑橘市场低迷,令许多柑橘贩销户没有想到。按往年,过了元旦,柑橘才发往全国各地市场,目的是抢占春节前的水果市场。
而朱江宜见市场上水果百花齐放,就担心柑橘价格要跌。“我就提早出手,7毛钱收购来的柑橘就以7毛5的价格卖掉了。”元旦过后,市场水果饱和,对柑橘的需求果然明显减少。那一年,多数的贩橘户亏本了,朱江宜反而赚了4万元。
凭着对市场的准确判断,贩橘三十余年,朱江宜少有失手。可在2015年,他却“亏钱”了。
这件事,让村民范惠平至今难忘。那年橘子采摘前,连续一个多月雨水不断,长在树上的橘子还没采摘已经开始腐烂。“这样的橘子,还会有人收购吗?”可朱江宜却说,“烂橘子我也要,你们放心采摘就是了。”
统一收价一公斤1.7元,售价却是1.3元。农户种橘没亏本,朱江宜却亏了100多万元。
可朱江宜却说自己没亏,“良心不亏,多年来,靠的是橘农大力支持,赚的钱来自橘农的血汗,不能遭遇了一次灾,就撂挑子不干。”朱江宜说,感情因素是一方面,长久来看,橘农是他柑橘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要不离不弃。
长期以来,对合作社社员生产的柑橘,朱江宜都以高出同期市场价每公斤0.2元收购,待销售结束后,又以每户收购量的50%返利给橘农。并且每年的柑橘采摘称重后,朱江宜并不急着把柑橘拉回基地,而是先预付1万元定金,存放在农户家中,到卖时再把柑橘运出。一来一回,农户得了实惠,朱江宜自己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卖良心橘,管到农民心头。目前,合作社已有1500亩的柑橘核心基地,联结基地3200亩,辐射带动1000户橘农增收。
带头转型,管大户种致富橘
早些年,朱江宜一个人单干,把本村的柑橘贩卖到东北,每年也有十多万元的收入。近几年,朱江宜不仅把衢州柑橘销往国内市场,还把柑橘卖到东南亚。他说,行情最好时候赚了几百万。
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供不应求的贩橘盛况,已成过往。如今,市面上水果五花八门,柑橘市场杂柑日渐走俏,“要多赚钱,这就逼着我不得不转型了。”
2013年,朱江宜投入500余万元,他在上下范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办起宜靓家庭农场。
在农场,记者看到大棚里种了不少柑橘新品种。“大棚的面积有10亩,种的是爱媛、春香、春见、沃柑等新品种。”朱江宜介绍,搭建大棚种橘,其目的是进行新品种与椪柑的对比实验,只要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等环境,就会推广栽培。这些年,他陆续引进四十多个新品种。
可是,培育新品种并不容易。以前,他种了20亩的红肉蜜柚却失败了,原因是连续三年的苗被冻死了。
“柑橘新品种的栽培与经济效益,由市场说了算。”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朱江宜发现,消费者宠爱的柑橘大致具备这样几个特点:无核、化渣、皮易剥,口感不要很甜,糖度在13°至14°刚刚好。
经过对比,几年前,他盯上了耐寒性、抗冻性强的早熟蜜橘新品种“由良”。朱江宜介绍,这个品种适合露天栽培,平均亩产三千多公斤。目前,他已种了80亩“由良”,去年每公斤卖16元,经济效益不错。在他带动下,龙游有不少种橘大户种了五百多亩的“由良”。
朱江宜告诉记者,衢州柑橘产业的转型,关键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种些消费者喜欢的柑橘。
另外一个叫“春见”的柑橘新品种,朱江宜弄了三亩地试种,也成功了。“‘春见’在四川叫耙耙柑,它的抗冻性强,果皮薄,入口化渣,适合衢州本地发展。”去年,他栽培的“春见”亩产有二千五百公斤,市场价每公斤卖二十多元。今年,朱江宜的农场要种100多亩“春见”,还要与大户合作种400亩。
“反正他种啥,我就跟着种什么。”说这话的人叫詹庆珍,他是龙游燕菲家庭农场的管理人,准备在占地面积500亩的农场种植300亩柑橘新品种,做采摘游。“早先农场种植了近四百亩红心猕猴桃,由于多方原因树死掉不少。所以,这一次,选择新品种加倍小心。”詹庆珍说,他是看中了朱江宜的为人和技术。这300亩柑橘怎么搭配品种,怎么种,都由朱江宜说了算。
不少大户来咨询或者前来引新品种时,朱江宜总是很谨慎,并在种植技术、管理等方面,毫无保留给予指导。而另外一方面,与大户合作,对于朱江宜来说,也是一个检验、推广自己选育出的新品种的好机会。“管大户种橘,目的是为了产业的发展。”一旦大户种成功了,朱江宜还打算在农户之间推广。未来,能不能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甚至一县一品呢?他期待,一个衢州柑橘新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