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黄叶病)不断侵袭
在继广东和海南后
广西和云南两地深受其害
抗枯萎病种苗成为各产区蕉农
突围的关键
……
近年来,在众多香蕉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一批批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先后出现,例如南天黄、中蕉9号、农科1号等。这些品种在各产地表现不同,虽然成败各异,但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的出现让抗击黄叶病成为可能。
在产地方面,海南地区以种植南天黄和宝岛蕉为主。广西地区以种植桂蕉系列为主,其中桂蕉9号是桂蕉系列中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广东省内的抗枯萎病种苗品种多,其中南天黄和中蕉9号的种植区域较广。
在抗枯萎病方面,根据品种评定委员会审定结果显示,中蕉9号抗病率最高,属于高抗枯萎病品种;南天黄次之,属于中高抗枯萎病型;宝岛蕉与农科1号属于中等抗枯萎病品种,抗病性相对较弱;桂蕉9号抗病性能相对不稳定,1代及2代香蕉植株的田间发病率为0.95%~52.30%。此外,除了不同品种种苗自身具有的抗病性以外,抗枯萎病的田间表现还受土壤、天气及种植技术的影响。
在种苗推广方面,南天黄的推广力度较强,知名度最大,在广东、海南地区均有广泛种植;中蕉9号的抗病率最高,目前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许多蕉农正跃跃欲试,其在广东地区种植较多,目前田间变现为完全抗病;宝岛蕉在海南地区的知名度大,但很少推广到其它地区;桂蕉9号也主要以广西区内为主。
以下为各品种主要信息:
1、南天黄
培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主要种植地:海南、云南、广东等
品种描述:“南天黄”香蕉假茎高度与“巴西蕉”接近,但呈黄绿色,内茎淡绿或浅粉红(其他香牙蕉多为紫红色);叶柄较短、叶翼有波浪形、翼边缘有红线;组培苗(大叶芽)叶色较淡绿,少紫色斑。春夏抽出吸芽为青笋(其他香牙蕉为红笋)。果轴无绒毛,有光泽,色较假茎、果色深绿。生育期、抗风性与“巴西蕉”接近。
抗病表现:在抗枯萎病方面,“南天黄”中高抗枯萎病4号小种,抗性强于“宝岛蕉”和“农科1号”,对比“巴西蕉”发病率高于80%的重枯萎病地,能达到发病率低于10%的高抗水平,抗其他真菌、细菌、病毒病。
2、中蕉9号
培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主要种植地:广东、云南等
品种描述:新植蕉生长周期12~14个月,丰产性能优良。果穗较紧凑,果梳和果指大小均匀,平均单果重183.2克,果肉乳白偏黄色、口感软糯香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0%,可溶性糖含量18.34%,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状良好。
抗病表现:审定委员会结果显示为高抗枯萎病品种,而目前田间试验表现为完全抗香蕉枯萎病。在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开始种植,在枯萎病严重地区可以作为巴西蕉等主栽品种的替代品种。
3、宝岛蕉
培育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海南蓝祥联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年由台湾引进改良后的抗病品种。
主要种植地:海南为主
品种描述:宝岛蕉杆高2.8米,花蕾呈圆柱形,比巴西等品种大,把多而整齐,每果串着生11~14个果把,总果指数达191~240根,果指形状与巴西蕉相似。
抗病表现:枯萎病病区存活率达85%。
4、桂蕉9号
培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广西美泉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主要种植地:广西为主
品种描述:基因型为AAA,属中杆香蕉。假茎绿色有褐色斑块,基部内层略显淡红色,叶片长度210厘米~280厘米,叶柄基部有褐色斑块。果穗呈长圆柱形,果梳排列较整齐,果形美观,果穗长65厘米~110厘米,每穗7~14梳,每梳果指数15~34条,果指排列紧凑,果指微弯,果指长18厘米~28厘米,7~8成熟果指周长10.0厘米~14.0厘米,平均单果重约160克~200克,株产20公斤~40公斤。
抗病表现:桂蕉9号对由FOC4引起的枯萎病表现出抗(耐)性,1代及2代香蕉植株的田间发病率为0.95%~52.30%,比对照品种(巴西蕉、桂蕉6号、桂蕉1号)减少7.38%~88.70%(绝对值)。
5、农科1号
培育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种植地:海南、云南、广东
品种描述:中秆香牙蕉品种。平均株高259厘米。生长周期、果指粗、果轴粗等性状与巴西蕉相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均比巴西蕉略高,总酸度略低,果实风味、品质好。经多造多点试验,平均株产20~25公斤。
抗病表现:田间表现抗枯萎病,在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超过60%的蕉园种植,平均发病率6.8%,较巴西蕉低90.6%。属优质、高产、抗枯萎病品种。适宜在广东省香蕉枯萎病发病区种植。
各位蕉农朋友接触过这些“抗病先锋”吗?谁又是你心目中的NO.1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