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正文

全球超过15亿美元市场,以10%的速度发展,继除草剂后它将是农药行业未来发展的蓝海!

作者:任亚航 
2017-11-06 09:51 

开幕式.jpg

2016年,全球农用农药销售额为499.85亿美元,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为15.36亿美元,并以10%速度增长,国际农化巨头也纷纷涉足植物生长调节剂业务。据“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PGR)市场报告”显示 ,2013年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价值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8亿美元,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将成为未来农药行业竞争的焦点。

“杀虫剂大力发展最早是60年代到90年代,之后是杀菌剂,现在是除草剂,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才刚开始。”11月2日,在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多位企业代表、政府部门代表及行业相关人士齐聚重庆分,别就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做了详细探讨。

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内登记进程缓慢,很大程度受制于人们认识不足

王晓军.JPG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副处长王晓军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副处长王晓军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发展现代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需要,也是适应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需要。与传统农业技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具有成本低、用量少、见效快、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随着集约化栽培、反季节种植、设施农业的兴起,对作物植株生长、果实发育、储藏保鲜的要求也会更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却异常缓慢,甚至出现植物生调节剂的登记速度低于它使用量的增长速度的情况。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底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有898个,其中原药163个,制剂735个,分别占农药登记的3.77%和1.94%。在2017年登记的2650个农药产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只占了93个,而在2014年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产量就已超过12万吨,再加上部分企业不登记或以肥料登记代替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所以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实际产量远大于这个数字。

刘永泉21.JPG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

 “植物生长调节剂推广较慢,跟人们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知也有很大关系。”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但因对环境、用量以及使用要求较高,所以经常会出现农户因使用不当而出现问题的情况,而且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成本较低,市场上也不乏一些三无产品及假冒伪劣产品,制约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无论怎样的技术措施都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为目的,但因为植调剂本身有效或有害仅有一步之遥,所以除加强市场监管外对技术的指导尤为重要。”

张江文.jpg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物技术部经理张江文

 “虽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一直在增长,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基本上处于企业自发式生产和推销的阶段。”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物技术部经理张江文介绍,首先是消费者和社会上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另外就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假冒伪劣产品太多,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企业推广动力不足。

 “事实上,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至今没有发现不安全问题。”张江文介绍,比如调节剂与肥料结合后,能大幅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是一般农药无法达到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利用调节剂进行保鲜。“有一点需要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特殊的农药,但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具有本质区别,它能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却不能替代杀虫剂、杀菌剂,也不能替代肥水,使用的同时还应加强肥水的管理。”

发展集约化种植、提高作物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部提出《2020年农药肥料零增长方案》等一系列要求,就是要减少常规农药的使用量。其关键技术一是科学合理用药,二是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用药。这就需要发挥作物本身的抵抗能力和健康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强营养吸收,减少肥料的利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恰好能实现这样的功能。

谭伟明2.JPG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谭伟明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谭伟明介绍,全球因干旱造成的减产就占了作物减产的一半左右,因此,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对提高作物产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作物解决方案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是小品种,但依旧不可忽视。就以芒果为例,截止到2016年全国芒果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万亩,随着芒果反季节种植的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但截止到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芒果上登记的企业仅有三家,市场前景广阔。

田晓莉.JPG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田晓莉

“国外农业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上的重点各不相同,如欧美等国为了适应机械化栽培和节省劳力,多注意矮化、脱叶、干燥剂的选用,日本则着力于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田晓莉介绍,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将更多的进行商品化生产。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应侧重于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如通过使用缩节胺促进棉花根系发育、防止作物徒长、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2016年,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销售额已达15.36亿元,并以10%的速度增长。但与国际相比,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品种数量和销售数量在整个农药中所占比例较低,目前有近百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而我国登记的仅有44种,且登记产品仍以以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剂等常规剂型为主。所以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取胜,对常规制剂的升级也是必不可少,如将可湿性粉剂向水分散粒剂或干悬浮剂转变,发展可分散油悬浮剂等。

谭红1.JPG

 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谭红

 “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面临原始创新研发能力弱,新品种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登记成本高,应用技术需要拓展和提升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谭红介绍,产品同质化严重也制约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因此除在剂型上转变发展常规品种外,还应积极性寻找新的替代品,如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我们可以依据微生物源代谢产物的研究思路,建立共性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平台,形成可持续创新研发能力,促进植物生产调节剂的精准应用,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 

段留生2.JPG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段留生

“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在植物生产中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但目前也存在制剂落后,产品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段留生在会后总结道,虽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很多研发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很产品还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除加强传统剂型的推广外,还应加强产学研宣的结合,促进新剂型、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虽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现在市场占有量相对较低,但随着人们对行业认识的加深,植物生长调节剂将会迎来快速增长,随着新产品、新剂型的投入市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也更加广阔。”

作者 任亚航  摄影 王浩

扫一扫分享
农产品价格
更多+
向上
向下
农资特购
更多+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