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建水,艳阳高照,此时正值大棚种植的夏黑葡萄采摘季,熟练的工人忙着采摘、套袋、贴签和装箱。一串串诱人的夏黑葡萄整齐地码放在泡沫箱里,晶莹饱满,格外诱人。
工人给包装好的葡萄贴标签
“亚热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全年无霜期三百多天,成就了全国最早熟的葡萄。” 建水县南庄镇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广文告诉记者,建水葡萄以味道鲜美、上市时间早而俘获了广大消费者的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水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10.38万亩,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生产已形成,种植优势明显。
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广文
2017年3月, 唯一一个“中国早熟葡萄名镇”匾牌落户建水县南庄镇,足以显现南庄镇在建水葡萄产业的地位。据了解,南庄镇葡萄种植面积6.88万亩,占据整个建水县葡萄面积的66%,是建水葡萄最为重要产销集散地。
“受倒春寒影响,今年大棚种植的夏黑葡萄比往年成熟晚一些。”李广文介绍,今年早春经历了三次倒春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葡萄的成熟时间。
成熟待采的夏黑葡萄
据了解,今年建水大棚种植的夏黑葡萄最早在3月17号上市,开园价格高达28元/公斤。如今采收量正逐步加大,价格稍有回落,一级果报价23元/公斤左右,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仍供不应求。
“不建议让葡萄太早上市。” 建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园艺站站长赵勇认为,建水夏黑葡萄的生理周期为140天,11月底剪枝比较合适,这样可以让花芽避开霜冻期,在葡萄膨果期气温已升高,有利于葡萄的膨果和转色。
赵勇告诉记者,夏黑上市时间早虽然可以卖高价,但要经受倒春寒等低温天气的考验,且早上市的夏黑葡萄产量稍低,综合来看,和稍晚上市的建水夏黑效益差不多。
工人在分拣和包装葡萄
自2009年开始发展葡萄产业以来,建水葡萄从业者从未中止在种植技术上的摸索,总结出一套较为理想的挂果方案:一亩300株、一株6-8串果、每串90-100粒葡萄、每粒不要超过12克……催芽、保果、施肥、打药、疏果、膨果等节节相扣,才能种出如此品质的早熟夏黑。
转色中的夏黑,果型优美
“以前亩产三五百元,如今亩产三五万元,这句话形容建水葡萄带来的变化,一点都不为过。”李广文介绍,从最初南庄种植玉米和土豆,到如今的建水葡萄,产值翻了100倍,而葡萄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地农民除了收土地租金外,平时可以去葡萄基地务工,日工资高达150元/天。
建水最繁忙的时间就是疏果期间,一天三万人在葡萄地里疏果,颇为壮观。建水县南庄镇党委书记王滔告诉记者,每年仅葡萄产业带来的务工收入就达4.4亿元,且这一数字还在呈现增长态势,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