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菠萝也能撑场面?这是在逗我吧?!
我去水果店分分钟帮你提个菠萝回来,嗯,包削皮切片的那种。
嘘~这话你要能在17世纪的英国说出来,可就是个大人物了!
菠萝,派对必备的“社会人”标签
在17世纪的欧洲,办晚宴办聚会是上流社会最喜爱的社交方式之一,宾客若一进门能见到桌上摆着菠萝,必定双眼放光、内心窃喜,因为这说明这家主人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若不是皇亲国戚,至少也是个名门贵族。自己能受到邀请,自然倍感荣幸。
不过可千万别不识趣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吃菠萝,因为这可能是从菠萝租赁公司租来撑撑场面的,用完还得小心翼翼地送回去——是的,当时还有专门出租菠萝的公司。
要知道,当时菠萝在欧洲还是个极其珍贵而稀有的物种,就算是英国女王,菠萝也不是想吃就吃的。
(至今英国女王国宴时也会摆上几个菠萝)
你可能会说,女王嘛,喜欢就种一片“菠萝的海”,有的是地!这就错了,菠萝是热带水果,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地区,而欧洲天气寒冷,根本就种不出来。
种不出来那就买吧,有的是钱!可惜菠萝不耐储运,当时的保鲜、运输技术也远不及今日,要将菠萝从南美洲跨过大西洋,千里迢迢送到欧洲,也着实不易。
(金钻菠萝)
国王推荐,女王点赞,黄袍加身的荣耀
这么厉害的水果,当时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欧洲的呢?
其实早在公元前1600年,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栽培驯化食用菠萝,甚至还学会了将吃不完的菠萝酿成酒。但被发现,开始传播,还要经过很长时间。
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世界逐渐连成一体,农产品的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而菠萝就是其中之一。
1514年,菠萝首次登上欧洲大陆,来到西班牙。这一来,就马上征服了西班牙国王的味蕾,凭借其鲜美多汁的口感荣获“水果之王”的称号。
英国女王得知后很是兴奋,也千方百计地弄来这稀有的水果,品尝过后赞叹不已。有了这两位大咖推荐,菠萝瞬间人气暴涨,在皇室贵族中知名度蹭蹭蹭上涨,迅速被贴上“社会人”标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炫富工具。当时若是能提着菠萝走在街上,那可比披金戴银还要有面子。
造热炉,烧马粪,他们为种出菠萝操碎了心
皇室贵族对菠萝的追捧,极大的激发了园艺师们的想象力,越是求之不得就越是迷人。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园艺师,争相尝试着用各种方法来种植这种只能在热带成活的水果。
于是“菠萝炉”诞生了:一种模拟热带高温的装置。说起来有点搞笑,就是将一颗颗菠萝种植在帐篷中,用炉子为帐篷提供足够的温度。而这燃料也有一定讲究,最好是用马粪。这样一来,温床底部产生的热量,就能让种植在托盘中的菠萝苗的存活,至于能不能长大,开花,结果,那还得看园艺师的栽培技术。
所以,种出来的菠萝只能用于观赏,研究和育种,能吃上的人寥寥无几。
1675年,皇家园艺师约翰 · 罗斯在英国成功培育出第一个菠萝, 怀着压抑不住的喜悦把这颗珍贵的菠萝进献给国王查尔斯二世。国王大喜,专门请了画师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国王与菠萝的合影,成为无数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巴西野生状态下的菠萝,比现在吃的要小很多)
一直以来,英国人对自己种菠萝这件事似乎情有独钟。但是对他们而言,种菠萝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阿尔德里奇太太花十年的时间在自家花盆里种成一颗小菠萝,只有7厘米长,加上叶子也只有16厘米。
(阿尔德里奇太太和她的菠萝)
另一位大叔花三年时间,耗费400英镑的暖气费,才培育出一个小菠萝。
(精心培育的小菠萝)
种菠萝难,盖个菠萝城堡总不难吧!1761年,第四代邓莫尔公爵在自己的苏格兰领地上盖了个菠萝模样的建筑,现代人称“邓莫尔菠萝”,这简直是菠萝铁杆粉丝中的一股清流!现代人不懂当时公爵对菠萝求之不得的心情,这邓莫尔菠萝被称为苏格兰最奇怪的建筑,现在也是接受着世界各地游客的拜访观赏。
(苏格兰最奇怪的建筑“邓莫尔菠萝”)
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样的菠萝你也能拥有
随着文明发展、科技进步,菠萝的生产、加工、保鲜、运输技术不断的发展。全世界已有超过85个国家(或地区)种植菠萝,越来越多优良的品种和消费者见面。
(徐闻“菠萝的海”)
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湛江徐闻,人们早已成功种出菠萝,其中以“愚公楼菠萝”最具盛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
徐闻号称“中国菠萝之乡”,这里光照时间长,有着独特的火山熔岩土壤,为菠萝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愚公楼菠萝果肉深黄美观,气味香浓,清甜可口,最宜鲜食。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又脆又香又甜的愚公楼菠萝!
那些年一起追菠萝的日子成了昨天,多希望菠萝还是那个菠萝,这样我口袋里的钱还够我成为坐拥两个菠萝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