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缭雾绕的罗浮山,海拔落差1298m,这里是苏东坡的被贬之地,也出产博罗80%的优质荔枝。
沿着罗浮山脉往东走,公庄镇维新村有一座牛坳百年荔枝森林公园,古荔枝园的荔枝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荔枝树就有近600棵.荔枝园占地200多亩,相当于10个正规足球场大小。
古荔枝园里,阴凉清爽,蝉鸣林更幽。
古树树枝佝偻弯曲,树皮布满青苔,枝叶间裸露出硕大的荔枝,红艳诱人。微风拂过,树叶窸窣,阳光穿过缝隙,倒映星星点点,静谧而美好。
每年盛夏时节,荔枝成熟,果园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每天凌晨3到4点果农们就开始忙碌,此时天还没亮,他们戴着头灯,肩扛十米长梯、手提竹筐,开始摘下当天需要卖出的果。
赶在8点前,他们要采够所需的荔枝,让果贩子快马加鞭运送到各地城市,让消费者们享受来自罗浮山的新鲜甜蜜。
博罗县有2000年的荔枝种植历史,老百姓世世代代以种植荔枝为生,当地存有几大古荔枝树群,公庄维新村、泰美雷公村、良田村、横河卢屋村皆有分布,多数是清代雍正年间种植至今。
据博罗县水果办副主任高惠良介绍,“博罗这些面积大、棵数多且集中的古荔枝园,在广东是非常罕见的。”即使是这样罕见的荔枝园,也一度遭遇“冷眼相待”。
近十年,荔枝行情不稳,价格忽高忽低,有时销售价低于成本价,农户无心打理。古荔枝树高达数十米,难打药管理,采摘危险,开始疏于管理,甚至面临被砍掉的危险。
如今,博罗存有古荔枝树2000多棵,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有这样一群人,将保护古荔枝树作为自己的责任,默默守护。现在,古荔枝树每年都在结果,并且结出的荔枝清甜可口,故事也越来越多。
返乡青年,农旅结合谱写古树新章
刘向阳,今年42岁,是牛坳村民小组长,也是一名古树保护者。早些年,刘向阳离开了家乡做汽车生意,如今生活富足,但家乡的一片古荔枝园却牵动着他的心。
以前,村里人都以荔枝为生,荔枝就是“饭碗”,全家的收成都在上面,成熟期会担心外村人来偷果。“村子里几十号小孩子,天天守在这片古荔枝园里,大家同吃同住同玩耍。”刘向阳回忆说,荔枝将要成熟时,他们就在果园里搭个小棚子,吃住都在那里。苦日子也充满欢乐,刘向阳和伙伴们对古荔枝园有了深厚感情。
前几年荔枝行情不好,古荔枝树无人看管,病虫害发生严重,部分古树自然衰败至枯萎,几百亩的园子里杂草丛生,“人进去了会迷路”。
看着古荔枝园的衰败景象,刘向阳心里十分难过。他多次返乡,与刘有文、刘宏军等人商量,决定一起保护古荔枝树。他们发动乡亲们一起清理果园,砍除枯枝消灭杂草,来一次环境“大改革”。规划园内线路,铺上水泥路,增设石凳供村民休息,原本只是生产用的荔枝园,现在成了村里的公园,每天傍晚村民们都到里面乘凉聊天。
荔枝成熟时,刘向阳邀请珠三角各地的朋友,一起举办荔枝文化节,带亲朋好友到古荔枝园亲身采摘,在园里搭展台展示不同品种的荔枝,超前做起了“农旅结合”。
今年,古荔枝园成为博罗县推广古树荔枝的标准化基地,刘向阳号召村民积极管理古树,为古树施用有机肥,还请来荔枝种植匠刘新强定期指导。所以今年的古树荔枝品质更佳。
刘向阳希望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清甜的古树荔枝,体验穿越百年的荔枝风味,古树荔枝将在六月底成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