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柑橘种植品种最多、品种更新最快的国家,但目前总体供过于求,鲜果出口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品种,沃柑还拥有广阔的市场消费空间,我国脐橙产量高峰期达400万吨,而沃柑消费量有望大于脐橙。”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彭良志指出。
彭良志为千余名观众授课
6月12日,在由南方农村报、农财网柑桔通主办的“2018中国(武鸣)沃柑产业高峰发展论坛”上,彭良志为到场的千余名种植户、经销商、农资企业代表详尽分析了我国及广西沃柑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大会现场
据介绍,自2014年高速发展以来,2017年我国沃柑已发展至100万亩规模,2017-2018产季,全国沃柑产量约50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广东等地。“沃柑均价相比其他柑橘超过一倍,已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晚熟柑橘,并仍在快速扩种。”彭良志说。
中国柑橘产区分布
如此迅猛的发展趋势,自然得益于沃柑本身的优势——好吃、好看、好种、好储运,采前落果和越冬落果极少,挂树时间长。不过,它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坐果率、载果量高易导致树势衰退,易感溃疡病、炭疽病,刺多、枝条丛生等。
自去年以来,关于沃柑前景的探讨不绝于耳。彭良志指出,未来几年沃柑产业的发展将具备几个重要特点。
“首先,沃柑面积还将继续增长,增速会下降。未来,因沃柑价格下降,大型工商资本进入将减少,新增沃柑面积将主要来自农户和小工商资本。其次,产量将继续增长。目前100多万亩沃柑大部分还未投产,预计到2020年全国沃柑产量将超过200万吨,其中广西沃柑占产量的一半。”彭良志表示。
彭良志认为,未来沃柑面积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和价格会下降。
彭良志认为,虽然产量增长迅速,但沃柑的市场空间仍比较大,未来价格出现“W”型走势的可能性比较大。
“国内柑橘等水果价格变化主要有‘W’型和‘L型’两种。‘L’型主要是非黄龙病区主栽品种,如温州蜜柑、普通甜橙,‘W’型主要是黄龙病区主栽品种,如脐橙、沙糖橘、红江橙。沃柑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黄龙病区,所以‘W’型走势可能性比较大。”
黄龙病导致柑橘价格呈“W”型波动
据了解,在我国,由于新品种保护很难,一个柑橘优新品种往往出现暴利期3-4年、高利期3-5年,然后进入平利期和微利期的低效益期。彭良志提醒,“进入低效益期后,种植者必须要拼接本增效、提质增效。尤其是在黄龙病疫区,要确保自己的果园无黄龙病或黄龙病发病率低,这样才可能熬到下一个高利期。”
据悉,此次2018中国(武鸣)沃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同期举办2018中国(武鸣)柑橘全产业链品牌农资博览会,活动由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西洋”)、润康生态(阿迈速&根聚地)、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冠名。来自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柑橘育种中心、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广西柑橘行业协会等众多权威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出席大会,解读沃柑“致富”神话,输出先进理念和技术,探讨产业发展前景。1000余来自柑橘全产业链的企业代表、农资经销商代表、果商代表、种植户代表参会,交流合作,挖掘柑橘产业发展潜力。
大会现场盛况
此次大会同时也是南方农村报主办的“扬帆一带一路,振兴万乡千村——中国土壤生态修护暨农技推广大行动”系列公益活动的第九站。
2018年,南方农村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开展“扬帆一带一路,振兴万乡千村——中国土壤生态修护暨农技推广大行动”系列公益活动会议。会议开展沿着“一带一路”沿线省区,贴近区域优势产业、贴近产区、贴近作物、贴近农户,深入传播双减增效的科学理念和技术,将新技术新理念送达基层,提质增效高产增收、精准扶贫,共促各地优势产业兴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