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农业走出去”系列——
他是一位香港的80后,
在佛山定居,养花,育儿。
他童年的爱好,是终日与花相伴,
如今他把爱好发展成了事业,
并顺道收获了爱情。
每天清晨唤醒他的,
是爱,是责任。
他就是本期的主人公
▼
佛山蝴蝶兰种植匠——施梃灏
01
孩童种下的兰花缘
施梃灏在香港出生、长大,有着香港文化中的自由与韧性。在祖父的耳染目濡下,爷孙三代人均与花卉结缘,他尤其钟情蝴蝶兰。为学习蝴蝶兰种植技术,大学时期他特地到台湾修读相关专业。2000年,施梃灏大学毕业,回到香港,在元朗自建花场和门店,利用学来的组培育苗技术,正式踏入蝴蝶兰行业 。
2008年,施梃灏将蝴蝶兰事业从香港转到了佛山。在他看来,地处珠三角的佛山,长夏无冬,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蝴蝶兰成长。当时,佛山当地蝴蝶兰产业已趋向成熟,一大批蝴蝶兰农户群聚到了这里。屈指计算,看起来还风华正茂的他,已经是一名有18年经验的老师傅。
创业伊始资金紧张,但他认认真真地为事业添砖加瓦。身边的人一边感叹施梃灏是个行动派,一边也给予了他莫大的鼓舞。对施梃灏来说,那是一段无所畏惧的时光,因为哪怕任何一个环节屈服,老天爷想帮他都无从下手。
18年过去了,他的养兰面积从最初的2000平米发展到7000多平米。在他的兰棚里,数千种兰花如浪潮般存在,一朵朵色彩缤纷的“浪花”,与环境浑然一体,凌空绽放,蔚为壮观。
02
兰花界的理科文艺男
从种苗培育到日常打理,花场里的每一株苗每一盆花都经过施梃灏的手,每一个品种都是他经过漫长时间的培育成果。往往,一个新品种从培育到出瓶,非常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花费至少一年时间。施梃灏在无菌室工作,这只是组培育苗的第一步。
24小时控温的蝴蝶兰育苗室,出瓶前的种苗均在这里度过。
对蝴蝶兰的生长,施梃灏不能再熟悉。每天早晨,他进花棚“扫描”一轮,就能迅速推断出哪一株即将开花、哪一株缺水,并迫不及待着手“伺候”,甚至自己都来不及喝一口水。
在种植理念上,施梃灏推崇自然,也不爱催花、顺应兰花的成长,却总有办法让他的蝴蝶兰在同行里脱颖而出。比如,他培育了一种可以陆续保持9个月开花的蝴蝶兰,一个花朵开完,下一个紧跟上,保持长效观赏期。
蝴蝶兰作为盆景植物,施梃灏的摆盆不求大求壮观,而是讲究细节,别有一番意趣所在。目前他培育的蝴蝶兰多销于佛山各大花卉市场、国内各大农科所、农业大学或部分生态酒店,用于园林布景、收藏或者展览。佛山市面上现有的蝴蝶兰品种,大都经过了数十年的培育和改良,这背后少不了施梃灏们的付出。
与此同时,施梃灏一直用心收集各国优质兰科植物原生种、野生种、珍稀种超过1000种。但即使终日与花为伴,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打理,施梃灏仍然认为自己对它们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佛山蝴蝶兰产业集聚,给予了他很大便利。以花会友,开展花卉交流活动,是他闲暇之余非常乐意做的事情。借助这些资源和机会,施梃灏为佛山本土蝴蝶兰品种多样性及选育优良性状品种出了不少力。施梃灏经常和花界的朋友一起举办小型兰展。
香港前布政司钟逸杰爵士在兰花交流会现场。
03
如诗的生活亦不脱人间烟火
除了经营自己的花场,在佛山逐渐打下基础的施梃灏也在佛山找到了自己生命里的另一半。不同于那些朋友圈永远都是“花花花”的花农,施梃灏偶尔也会在朋友圈表达一下对另一半支持的感恩,比如在情人节露一手厨艺,为挚爱的她献上一顿有心思的晚饭,小日子经营得充满人间烟火。难怪有句话说:遇到喜欢兰花的男人就嫁了吧。毕竟爱兰花的人,心思也会如花般细腻。
作为首届“佛山蝴蝶兰种植匠”,施梃灏未来还有更多设想和尝试,比如和政府合作,结合旅游和花卉交流,宣传旅游景点“兰花谷”,让佛山蝴蝶兰产业走得更远。
施梃灏与蝴蝶兰交往的日子充满诗意,不禁让人想起英国诗人济慈的《夜莺颂》片段:
“我看不清什么花儿在我脚下,
也望不见什么花儿在枝头挂,
但是,在温馨的黑夜,
我却能猜想这个季节的每一种芬芳。”
这个热爱蝴蝶兰的80后,一步步守着孩童时候的爱好,把理想变成了生活。
—— 施梃灏部分兰花藏品 ——花了12年,训育了四代的“小魔女”。
三尖兰,来自南美洲,猴面兰的亲戚。
蛾型文心兰,来自南美洲。
“小魔女”的一个突变种,红色变可乐色。
最新研发的香味蝴蝶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