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匠 > 正文

与蝴蝶兰打交道的40年,“神农”李世华经历了什么?

2019-01-25 17:54 

“佛山农业走出去”系列——

一座城市,如果容纳了顶尖的人才,如果能让有才华的人驻足并且甘心定居······

那么,不需要那么多纵横捭阖与繁复论证的数据指标,它一定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这一期,咱们来讲讲佛山蝴蝶兰种植匠李世华的故事。

40年前,刚从大学象牙塔走出来的李世华绝对没有想过,当初不曾想过毫无蝴蝶兰专业知识却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投身蝴蝶兰产业的自己,凭着一腔热情创业,后来成为将台湾蝴蝶兰推向市场化生产的第一人。

1997年,李世华摘得台湾农业最高成就奖的“神农奖”,同期也获得了多个国际行业奖项,在蝴蝶兰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他也不会知道,若干年后,自己会在遥远千里的佛山扎根定居,将蝴蝶兰种植技术引进了佛山,成立了佛山花卉市场兰花科技园的第一家专业大型企业。

640.webp.jpg

这40年间,李世华经历了什么?

01

大学生投身农业

上世纪80年代,台湾蝴蝶兰业处于萌芽状态,价格非常高,消费群体有限,蝴蝶兰在整个台湾花卉市场可算凤毛麟角。

同样也是凤毛麟角的李世华,作为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偏偏看中了商机,投身蝴蝶兰产业,成立了台湾第一家专业种植蝴蝶兰的世华兰园。

他认为农业也可以走商业化道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的提高,大众的品味也必然随之提升,蝴蝶兰在欧美等国早就被大众所接受,在台湾应该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台湾世华兰园成立于1982年,主要从事蝴蝶兰的育种和生产,面积12000平方米。昔日的世华兰园如今经历岁月洗礼,依然充满生命力。

但公司刚起步就受到家人和朋友的质疑:大学生投身到农业显然就是大材小用,更何况台湾当时的蝴蝶兰业这么没“前途”,种出来的花能卖给谁呢?

创业初始万事难,李世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没有技术。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他和日本企业合作,在台湾做蝴蝶兰的半成品,送到日本催花。

(蝴蝶兰在日本一直享有很大市场,图为蝴蝶兰运用于女士头饰上)

台湾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它地处亚热带,阳光与湿度配合得当,适合兰花培育。

蝴蝶兰独特的造型和高雅的气质,分外受到日本群众的喜爱。但由于日本气候条件不如台湾,往常需要在日本培育至少3年的的蝴蝶兰,经台湾的世华兰园栽培,当半成品回到日本只需4-6个月即可催花销售,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时间和效益成本。

在这场合作里,为了在台湾更高效率地培育出优质蝴蝶兰回国,日本企业毫无保留地传授了高端的蝴蝶兰技术,世华兰园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了经验和学会了先进技术。与此同时,李世华也组织科研团队,开始进行自主研发,成功将蝴蝶兰技术引入了台湾。

优质稳定的种源与先进的技术成了李世华公司最大的优势,也让他的公司迅速发展起来,成功地将台湾的蝴蝶兰种苗打入美国、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的市场。

(多年前的决策无疑证明了李世华长远的战略眼光,如今他的预见已成了现实)

他旗下公司推出的蝴蝶兰有16种取得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这个国际兰花权威机构颁发的“身份证”。还有13个品种曾在世界上最权威的兰花审查机构美国兰花协会AOS上获取银奖。

(李世华受邀参加多个国际花卉大赛评委)


02

落脚佛山

2005年起,李世华开始将眼光转移到大陆:机缘巧合,他来到佛山陈村,佛山花卉当时已略有成绩,但蝴蝶兰还算蓝海。

李世华留意到佛山特有的气候条件,温度适宜,加温成本低,蝴蝶兰苗可以在这里快速成长。到年销的时候,广州和佛山花市氛围浓厚,有合适的场地,届时这里的气温也不像全国其他地方过于寒冷,有利于花卉销售,杜绝了霜冻的风险。


在当时佛山蝴蝶兰的规模尚算起步阶段,李世华在这里成立了一家公司,将蝴蝶兰种植技术引入了佛山,成为了佛山花卉世界兰花科技园的第一家专业大型企业。

(李世华和他的大孙子)

得力于佛山当地政府对蝴蝶兰产业的大力扶持和交通便利、产业群聚效应以及公司发展,如今佛山已经成为李世华的第二个家,只有春节这类比较重大的节日才会和家人一起回台湾,其他时间基本生活在了佛山。

(李世华和他的夫人)

在最初的三年里,他的公司竟没有一个销售人员,究其秘密,李世华说,他是靠“世华”两个字做生意,利用的是品牌效应。

如今,佛山周边已有了大大小小的100多家蝴蝶兰企业,大部分都和李世华公司曾打过交道和技术交流。

在李世华等蝴蝶兰领军人物的带领下,佛山的蝴蝶兰产业也逐步扩大。

蝴蝶兰逐渐成为佛山的另一张名片。


03

让蝴蝶兰进入寻常百姓

李世华的蝴蝶兰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行业内几乎每五年迎来一个高峰,同时也由于技术升级、产业淘汰等原因迎来低谷。

但回顾这40年来,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2012年的那次打击。

相信每一个蝴蝶兰花农都会记得2012年的那个“寒冬”,本指望年底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中央八项规定颁布,政府部门采购量急剧下滑。

眼看花开得正旺,备着春节销售的万株蝴蝶兰却“窝”在大棚里卖不出去。 


李世华不得不思考对策,自古兰花深受文人墨客喜爱,也因造型和气质高雅一直居于花卉市场的高端队列,是不是就必须贵才能维持市场呢?

不!李世华决定调整策略,接下来的两年内,蝴蝶兰的销量先稳步下降后,先加大技术生产,让蝴蝶兰的产量迅速上升,与此同时降低蝴蝶兰销售利润,让利给市场。


由于不降价就面临着滞销与淘汰,在大企业价格下来的同时,佛山大大小小的蝴蝶兰企业纷纷默契地一起应对市场风险。

两年后,花农们迎来了蝴蝶兰产业的蓬勃发展:

由于市面上蝴蝶兰价格大幅度下降,而蝴蝶兰独特的花卉优势,寻常百姓都买得起,在同等价格的花卉里,蝴蝶兰自然成了理想的选择。

喜欢蝴蝶兰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蝴蝶兰走进寻常百姓家。

李世华的这40年间,可谓是,见证蝴蝶兰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他的三个孩子中,现在有两位继承父业,分别打理着台湾和佛山公司产业。


对李世华来说,蝴蝶兰已成为他这辈子不可分割的一场“爱兰说”。



—— 李世华部分兰花藏品 ——

微笑


闪亮女孩


小鹦鹉


花鸿运



扫一扫分享
农产品价格
更多+
向上
向下
农资特购
更多+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