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匠 > 正文

一见倾情!工科男沉迷种花18年,逆袭之路令人惊叹

2019-01-30 16:44 

“佛山农业走出去”系列——

18年前,他还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工程师,在一个车间工作。一次周末,他在陈村花卉市场闲逛,淘了两盆蝴蝶兰回家。没想到就因为这两盆蝴蝶兰,他的人生开始有了后续的一系列变化。


今天,咱们就来讲讲“两盆花”带来的故事,听听佛山蝴蝶兰种植匠齐领峰这个工科男的逆袭之路。


01

只是因为在花丛中多看你一眼

上世纪80年代,本科生还是非常罕见,纺织机械专业毕业的齐领峰,一个大学工科男为什么要跑去种蝴蝶兰?

他说要从18年前与蝴蝶兰的第一次邂逅说起。

2001年的某天,他和朋友在花卉市场闲逛,两盆蝴蝶兰“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当即被打包回家养了起来,精心照料。从那一刻起,那两盆蝴蝶兰就在他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

这两盆蝴蝶兰至今还在齐领峰的办公室养着

没过多久,齐领峰所在的企业转制改革,从公有制企业转为私营企业,人员流动,齐领峰选择了离开。他正愁下一步打算时,正好看到桌面那两盆蝴蝶兰,一个新念头冒了出来:以种蝴蝶兰为业

可是,作为一位纯粹的“园艺小白”,齐领峰对花花草草一窍不通。但为了“新事业”,工科男的方法论派上用场。他了解到佛山具有独特的蝴蝶兰种植条件,对于蝴蝶兰环境控制有着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加上当时佛山花卉已有群聚效应,蝴蝶兰产业正逐步发展,适合做种植基地。

同时他开始跑市场、做调查,对比当时市面上销售红火的红掌、凤梨等蝴蝶兰竞品,寻找差异化市场空间。

左图红掌,右图凤梨

基地地点确定了,市场和销售渠道也打听清楚了,齐领峰开始找来一群志同道合的花友,一起学习蝴蝶兰培育技术。白天找同行学艺,晚上自习看书,网络查阅资料,一段时间后,他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蝴蝶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方案需要落实,但故事似乎总要有点起伏跌宕才算“有声有色”,尤其是对待一个半路出家的工科男。


02

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到满分

起步的第一年,齐领峰就交了一次“学费”。

2001年中秋前后,齐领峰成功栽培6000多株蝴蝶兰,眼见年关将至,他希望这批花能卖个好价钱,只需要它们能在过年前开花。为了让蝴蝶兰提前开花,他找来一台20匹空调对8000平米的大棚进行加温。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到了腊月春节花销期,6000多株的蝴蝶兰仅295株开花那些没有及时开花的蝴蝶兰,一直延到次年的三八节前后才陆续绽放,却已错过了最佳销售期。

第一次,他栽倒在经验上:用空调对大棚气温进行调控,加温时间安排得过晚,加温节奏也没有及时调整……



03

工科男为自己打造花匠之路

正是因为在控温上吃过亏,齐领峰自此更在意对种植环境的控制,并且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栽培技术规范。本着自身对机械的熟悉,齐领峰花了5年时间,让自己的花场从大棚换排气、植株打药、水草压水机的消毒、杀菌、松草·····基本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比如冬天大棚密封不好,保温措施不足,室内热量容易大量流失,正在发育的蝴蝶兰中苗容易出现抽苔多的情况,从生殖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严重的甚至无法顺利开花。要精准控制好室内温度,在秋冬季节一套能调控的加温设备显得尤为重要。但在2005年前,大部分花农普遍使用燃油对环境控温,能耗大,也不容易操控。

这一年,齐领峰实践完善了一套燃煤热水锅炉循环加热系统,利用热水进行加温。他在大棚加装了保温被,然后采用这套系统对大棚温度进行调控,大大减少了蝴蝶兰抽苔情况。此外,相对于使用燃油,这套设备能有效降低30-40%加温成本,“热水”控温也能解决燃油尾气对大棚空气污染问题。

这套系统后来成了珠三角地区蝴蝶兰温室建造的标准配置之一。这是齐领峰这个工科男在实践中善用自身特长优势,促进加温系统改造升级,推动了广东蝴蝶兰行业的产业升级。

18年过去,昔日的工科男已身经百战,成为佛山蝴蝶兰种植行业佼佼者。

现在,齐领峰的蝴蝶兰事业算是正式走上了正轨。1月26日晚上11点多,花场内的依旧灯火通明,“藏宝图”出了一批又一批,前来购花的新老顾客络绎不绝。这个从一窍不通到行业领军人物的工科男,他用一个个事例诠释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1月26日晚上11:35,齐领峰花场的蝴蝶兰品种“藏宝图”正在出货。



扫一扫分享
农产品价格
更多+
向上
向下
农资特购
更多+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