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农资企业、经销商及广大种植户均面临下田难、请工难等问题。值此之际,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发挥组织作用。
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向广大种植户和农业服务组织传递优质信息。聚合数字农业领域企业优势,利用数字技术从土壤到种植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种植户进行赋能,保障疫情下的农业生产不受影响。
“战疫情、保稳定,数字农业在行动”线上公益直播精彩不断
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会长、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宗谈道:“借用当下一句话,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对未来的认知,我想企业与企业的区别也是一样的。”
3月10日是“战疫情、保稳定,数字农业在行动”线上公益直播的最后一场,作为数字战“疫”直播活动的最后一期,数字农业分会特邀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陈升斗、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会长王仁宗、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秘书长赵国栋,及新关点创始人关苏哲带来首期公益直播的精彩收官之战。
据悉,从2月22日起,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已邀请大疆农业、中化MAP、京东集团、中农集团、云洋数据、丰疆智能、土流集团、天风证券、惠尔集团、禾大科技、以色列saturas、土壤修复研究院、河北农科院、苏州农科院等一大批国内外数字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公益直播。
数字化农业服务体系点亮现代农业
直播期间,听众热情满满。直播间分享的内容,从多个维度介绍了数字农业带来的新场景、新应用,为听众分享了最有价值的数字农业经验和解决策略。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秘书长赵国栋做了题为“疫情之下,数字农业发展的模式创新”的分享。主要从数字农业的发展战略上,详细阐释了中国农业“家庭承包、三权分置;统分结合,三位一体;要素市场,农民组织;条块融合,数字重组”的三十二字纲领。
他认为,农业如果像工业生产效率看齐,遇到最大障碍就是:分散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需求的矛盾日益激烈。把农业生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统一起来,至关重要。
“通过数字化农业服务体系能够落实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系。而这个体系,也的的确确就是我们现代化农业必须要走的路。”赵国栋谈道。
疫情按下生活的慢放键、按下智慧农业进程的快进键
苏州农科院智慧农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海东博士,从“新冠肺炎”、“智慧农业”、“发展进程”、“疫情博弈”、“苏州”、“合作”6大关键词为大家讲述抗击疫情下对智慧农业发展与实践的再认识。
对于农业1.0至4.0演进过程。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进行了一个定义。1.0是传统农业;农业2.0是生物化学农业;3.0是机械化农业;4.0是智慧农业。
“做智慧农业,目的就是把这个农业从源头到产出的这个整个产业链条,从定性的理解发展到定量的分析,从这个概念的模式发展成模型的模拟,从专家的经验发展,到这个优化的决策,最终是实现一个定时、定量、定位的目标。”张海东谈道。
他分析了北美、欧洲、日本、中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进程,指出智慧农业大有可为。并介绍道,国际咨询机构研究与市场预测,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将达到300.1亿美元,发展最快的是亚太地区(中国和印度),2017-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5%,主要内容包括大田精准农业、智慧畜牧业、智慧渔业、智能温室,主要技术包括遥感与传感器技术、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技术、智能化农业装备(如无人机、机器人)等。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数字化农业战略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农业领域出现一片蓝海,阿里、京东、百度、腾讯、华为等巨头纷纷布局智慧农业。我国接地气的智慧农业产品应用场景已初现端倪:一是无人机植保,二是智能化温室,三是智能配肥机,四是农机自动驾驶,五是精细化养殖。
疫情期间京东做了什么?
京东云与AI事业部高级经理刘洋洋,汇报的主题是京东云与AI农业智能供应链平台,助力农业保供稳价安心。刘洋洋为观众详细介绍了疫情期间京东所做的。
首先,京东疫情期间为全国消费者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1.2亿件,超过16万吨的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
为保证优质农产品的持续输出,京东发布多项助农政策。并且京东B2C大力推广同城“无接触配送”服务,使农副产品安全、便捷地送达老百姓手中。同时,京东物流供应链产业平台部助力各级政府搭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
更多详细内容,点击下方链接查看精彩回放:
http://agrischool.hedadata.com/school/#/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