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播 > 正文

2016南方鲜食玉米大会丨赫忠友获终身成就奖

2016-04-12 07:52 

4月11-13日,2016全国鲜食玉米学术研讨会暨南方鲜食玉米大会在海口举行。原海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创始人赫忠友获终身成就奖。赫忠永.jpg


赫忠友简介:

赫忠友先生,男,黑龙江人,1942年9月4日出生,东北农学院毕业,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海南省突出贡献专家,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公司首席育种专家。曾任中国鲜食玉米协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是我国甜加糯品种培育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并率先实现产业化开发。赫老培育的“都市丽人”甜加糯品种2004年通过北京审定,是我国最早审定的甜加糯品种。培育的加甜糯玉米审定品种10个,甜玉米品种2个。为了表彰赫忠友对鲜食玉米产业的贡献,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决定授予赫忠友先生“鲜食玉米终身成就奖”。颁奖.jpg

海南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与原海南省农科院副院长赫忠友密不可分。他为海南带去了糯玉米,更在海南培育了加甜糯玉米。

2004年,赫老选育的加甜糯玉米品种——“都市丽人”通过北京审定,这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加甜糯”玉米品种,该品种的诞生为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增加了新的成员,同时填补了世界“加甜糯”鲜食玉米产业的空白。之后,赫老接连育出加甜糯7号、加甜糯11号、加甜糯16号等甜糯玉米品种,他也凭借一系列的成就登上了人生新高度。20.jpg

将糯玉米带到海南

1991年,出生于黑龙江的赫老来到海南省农科院工作。上世纪90年代,赫老参加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主要负责海南玉米资源的研究。赫老搜集到了190多份海南玉米资源材料,让他惊讶的是,收集到的全部是普通玉米材料,没有一份是糯玉米。

在赫老的帮助下,“苏玉糯1号”开始在海南试种、推广。他回忆,当时玉米在海南种植面积较少,市场上偶尔见到的玉米,也是南繁基地育出的普通玉米品种,鲜食玉米还未形成市场。口感好、广适性好、易于栽培管理的苏玉糯1号,在海南很快有了市场。当地媒体也对这个品种做了报道,糯玉米进入了海南人的视野中。

受种植和消费习惯影响,我国鲜食玉米产业逐渐呈现“南甜北糯”的格局,南方喜食甜玉米,北方爱吃糯玉米。从鲜食玉米育种角度看,甜玉米和糯玉米本身就存在着隔离,科研工作者一度认为两类玉米的杂交是“禁区”。

不过,突破“禁区”其实已经发生。赫老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津鲜1号”是国内第一个糯质型和甜质型异型杂交种,称得上是最早的鲜食玉米品种,只是当时育种者没有意识到他们取得的突破。

“入乡”就要“随俗”,北方糯玉米的经验赫老认为不能生搬硬套,他开始有了将甜玉米和糯玉米杂交,取长补短的想法。之后我国糯玉米品种不断创新,但是一直到赫老退休前,将甜、糯“融合”这个大胆的想法也还只是一个想法。

培育10个加甜糯玉米品种

2001年,赫老退休了,但他的育种事业并未停下。办完退休手续不足一个月,他创办了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以下称“绿川”)。最初代理销售苏玉糯1号玉米,后来绿川开始自主培育鲜食玉米品种。

绿川第一个品种的诞生,颇有传奇色彩。赫老回忆,他用退休后收集到糯玉米材料配出了百余个组合。在试验过程中,玉米结穗了,赫老耐心细致地检查每一个玉米穗。有一天,他发现在其中一个糯玉米穗上有三个甜玉米粒。他敏锐感到,甜粒中可能有糯玉米基因。他将三粒玉米种了下去,期盼着验证结果。不巧,遇到台风登陆,三株玉米被吹倒了两株,仅剩下一株玉米。万幸的是,就是这仅剩的一株玉米,为他叩开了甜糯玉米产业之门。

多少育种家一生的梦想就是选育出一个突破性品种,而赫老的这次“意外”发现,成功培育了甜糯玉米,让鲜食玉米家族增加一名新成员。

糯玉米中有了甜玉米粒,甜度增加。赫老把自己育出的鲜食玉米命名为“加甜糯”鲜食玉米。2004年,赫老首个加甜糯鲜食玉米品种“都市丽人”通过北京审定。这也是我国首个通过审定的加甜糯鲜食玉米品种。

都市丽人进入市场后,受到行业极力追捧,“甜糯玉米”也成了学界的热词,为“加甜糯”、“甜加糯”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引来机遇。赫老认准了方向,把提高品质、抗性作为下一步的育种方向。

2006年,穗型好、品质佳的美玉“加甜糯7号”选育成功。赫老说,这个品种选育的过程更加曲折:种子少,先是忘了种;补种后又忘了收。等他发现时,这个玉米组合已经老了。赫老随手摘了几穗煮了吃,虽然玉米已经偏老,但却发现这个玉米组合品质很好。“加甜糯7号”很快走向市场,成为绿川公司的优质旗舰品种。

美玉“加甜糯7号”到底有多火?据赫老说,那时,黑龙江的糯玉米一根价格1元多,而一根美玉“加甜糯7号”玉米因品质好卖到6元多。

赫老认为,美玉“加甜糯16号”是绿川公司在甜糯玉米育种方面的又一突破。它广适性好、抗性好、产量高、穗型佳,较耐阴雨、高温和低温。加甜糯16号的成名也很偶然。2011年,海南连续阴雨20余天,试验小区授粉不佳不结粒。而种植的美玉加甜糯16号却全部结粒,且籽粒饱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绵绵阴雨过后,加甜糯16号瞬时间光芒万丈。

赫老退休后的10多年时间里,育成的加甜糯玉米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个,省级审定9个;甜玉米通过省级审定2个。

创新之路继续前行

2004年都市丽人通过审定,从此中国鲜食玉米“南甜北糯”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新型鲜食玉米的诞生将中国鲜食玉米产业推向三足鼎立的新常态。在地理上,甜糯玉米产区成为南方甜玉米和北方糯玉米的过渡融合地带。

目前绿川甜糯玉米品种主要布局在四川、重庆、江苏、浙江、安徽等长江流域地区。当年谁会想到,这条甜糯玉米产业带的设计师来自相距千余公里的海南省。 

当人们还在追逐市场潮流的时候,赫老早有了新的战略考虑。一方面,他已经在研究“甜”和“糯”的更高层次结合;另外,也开始关注玉米的保健功效。

美国研究发现,玉米花青素功效好,同时,单位质量的玉米花青素含量高于其他常见作物。赫老的研究团队已成功开发出几款玉米保健产品,深度挖掘玉米产品价值,提高产业附加值。

虽已75岁高龄,赫老对未知领域仍然充满好奇与渴望。品种引进、品种创新、品种改良……如今继续拓展产业链,做起生鲜农产品。赫老像一个在海边拾贝壳的小男孩,口袋里装满了贝壳,但是仍然望向远方,深邃的大海还有很多秘密等着他探索。


扫一扫分享
农产品价格
更多+
向上
向下
农资特购
更多+
  • 1
  • 2
  • 3
  • 4
  • 5